#瞭望2025#近期,印巴冲突吸引了全球目光,从骤然爆发到迅速停火,剧情可谓跌宕起伏。这次冲突,起始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大规模枪击案,随后局势急剧升温,印巴双方从互相指责迅速升级到军事对抗,一时间,南亚次大陆战云密布。
印度总理莫迪这次行动十分迅速,在短短几天内就对巴基斯坦发难,手段从扣帽子、断水源,一路升级到真刀真枪的“全武行”。其来势汹汹,让国际社会都为南亚局势捏了一把汗。但谁都没想到,气势汹汹挑起战端的印度,不到一周就宣布停火,态度转变之快,令人咋舌。
莫迪此番急于挑起冲突,背后有着自己的盘算。当时国际局势复杂,俄罗斯专注于俄乌冲突,中美深陷“关税战”,美国还为制衡中国拉拢印度。莫迪觉得这是个对巴基斯坦施压的好时机,毕竟印度纸面军事实力优于巴基斯坦,如果能在冲突中占上风,不仅能稳固自己的基本盘,还能让民众淡忘他在“印度制造”推进中的失败以及“关税战”里的失利。
然而,现实给了莫迪狠狠一击。在这场冲突中,巴基斯坦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。电子战中,双方难分高下;空战领域,巴基斯坦驾驶中国的歼 - 10C战机,打出了5:0的惊人战绩,印度高价购买的“阵风”战机也被击落,还被巴基斯坦高调宣传,印度可谓颜面尽失。
面对这样的局面,莫迪只剩下两个选择:要么出动地面部队,和巴基斯坦展开大规模区域大战;要么及时止损,赶紧停火。最终,莫迪选择了后者。他请求美国斡旋,和巴基斯坦达成停火协议。但在停火之际,印度还想挽回点面子,宣称击落了“数架巴基斯坦飞机”。
可这一说法实在站不住脚。巴基斯坦公布战果时“有图有真相”,而印度呢,公布消息时含含糊糊,既拿不出巴方飞机残骸,也给不出巴军伤亡人数。就连谈及印军伤亡时,印度空军也玩起了文字游戏。空军中将巴蒂称所有印度飞行员“均已回国” ,还说“损失只是战斗的一部分”,看似大获全胜,实则漏洞百出。毕竟已证实被巴基斯坦击落的印度军机,很多就坠毁在印度国内,“回国”的飞行员,也包含了部分阵亡者。
印度这次在冲突中的表现,无疑是偷鸡不成蚀把米。莫迪本想通过对外冲突转移国内矛盾、巩固地位,结果却被巴基斯坦空军实力“打脸”。如果印度能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,停止动辄碰瓷邻国、“内病外治”的做法,对南亚次大陆的和平稳定来说,倒不失为一件好事。只是,印度能否真正反思,不再轻易挑起事端,还有待时间检验 。
